“三伏”暑熱,正巧是大自然陽氣最強、陰氣最弱的時候,此時使用艾灸療法,既有利於藥物的快速滲透與進入,利用夏天最熱的時候將體內的寒氣逼出 , 讓過敏及容易感冒等等病症減緩 . 寒氣的影響甚廣 , 包括女性經痛 , 身體痠痛 , 覺得疲累都有關聯 !!藉助炎熱的氣候環境、驅除體內的陰寒之氣。正是中醫提出的著名理論——“冬病夏治”。
益曼中醫2018年三伏貼的時間如下 :
伏前加強 : 7/1
初伏 : 7/11
中伏 : 7/21
三伏 : 7/31
伏後加強 : 8/11
而“三伏灸”在我國古代時就已經相當流行了,體現了古人一直倡導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療法。簡單來說,就是在一年中特定的日期進行的一種艾灸療法,將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在人體的穴位上,又名“冷灸”,與艾灸效果一樣。
※溫馨小提醒
真正做到冬病夏治,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治療外,也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唯有病患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根除過敏。
三伏貼小典故
所謂的三伏貼療法,其源自於清朝,又名天灸,可治療過敏性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,並預防感冒。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 3 天,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,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輕鬆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;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。
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,已有悠久的歷史,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『諸氣門下‧喘。冷哮灸肺俞、膏肓、天突有未有不應。
“伏”即為潛伏的意思,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謂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在夏日里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,而不為人知。如暑邪不除,到了秋天,火邪克金,而傷肺氣,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,而患感冒、咳嗽、發熱等疾病。而進入冬季以後,這些病會反復發作,“……秋為痃瘧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因此,三伏天養生,最重要的就是“祛邪”了。
按讚加入粉絲團
延伸閱讀
- 節氣養生:小寒如何養生?該吃什麼
- 寒露養生,寒露吃什麼?寒露保養,秋天保養,秋天養生
- 立秋
- 秋天養生,睡眠,季節食補,秋季食補,運動,水果
- 秋天少吃瓜,西瓜、冬瓜,瓜類,秋天養生,秋天食補,請看這裡
- 大暑養生 睡覺可以寧心
- 三伏貼適合什麼人?什麼人適合三伏貼?增加抵抗力,增加免疫力,容易感冒,女性朋友
- 2021 三伏貼是什麼?三伏貼的原理?什麼是三伏天?去濕除寒
TG按讚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