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中藥] 吃中藥時的6種忌口原則

隨著社會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中藥養生。

那麼你們在使用中藥的時候,知道中藥有一些注意事項嗎?

中藥講究六種“發物”要忌食

看中醫時,大夫會囑咐病人忌食“發物”,理由是“發物”會加重病情。那麼“發物”究竟是什麼,這種說法有道理嗎?

中醫認為,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,是由於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決定的,這就是食物的“食性”。如果不懂食性,對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或患者,食性就會誘發舊病,或加重已發疾病,或削弱藥力,這是食物的“發性”,也就是民間所說的“發物”。多了解發物和忌口的知識,能夠避免很多由飲食不當引起的不良後果。

日常發物一共分六種:

1. 動火發物

能助熱動火、傷津劫液,如煙、酒、蔥、蒜、韭菜、油炸物等。發熱口渴,大便秘結的人不宜食用,高血壓者應忌口。

2. 動風發物

多有升發、散氣、火熱之性,能使人邪毒走竄,如茄子、木耳、豬頭肉、雞蛋等。有蕁麻疹、濕疹、中風等疾病者不宜吃。

3. 助濕發物

多具有黏滯、肥甘滋膩之性,如糯米、醪糟、酒、大棗、肥肉、麵食等。患濕熱病、黃疸、痢疾等病者忌食。

4. 積冷發物

多具寒涼潤利之性,能傷陽生寒,影響臟腑運化,如冬瓜、四季豆、萵筍、柿子等。脾胃虛弱的人要慎食,過食會造成胃虛冷痛、腸鳴腹瀉。

5. 動血發物

多有活血散血之性,能動血傷絡,迫血外溢,如羊肉、菠菜、燒酒等。月經過多、皮下出血、尿血等人忌食。

6. 滯氣發物

如大豆、芡實、芋頭、薯類等。這些食物多具滯澀阻氣、堅硬難化之性,積食、諸痛者不宜食。

發物之所以會導致舊病複發或加重病情,一是因為其中的動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,如糖皮質激素,若超過生理劑量,可引起感染擴散、潰瘍出血、癲癇發作等。二是其所含的異性蛋白,易成為過敏源,如海魚蝦蟹會引起或加重蕁麻疹、濕疹、牛皮癬等。三是刺激性較強的食物,如蔥、蒜易導致炎症傷口難以癒合。

想要更快的治療疾病,使中藥發揮大的藥效,我們不僅要對症下藥,還要在吃藥的時候做好忌口,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常見的六種發物,希望大家要注意。

按讚加入粉絲團

延伸閱讀

TG按讚:0
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